過量遊客踩踏傷小琉球生態 屏東縣府祭改善措施救潮間帶/聯合報

 
屏東小琉球近年成為觀光熱點,當地民宿和生態導覽蓬勃發展,從10年前不到20萬的遊客數,成長到去年逾40萬人,過重的人為遊憩壓力也為環境帶來衝擊,屏東縣府委託中山大學研究團隊調查杉福及漁埕尾兩處著名潮間帶,發現在遊客踩踏下,近5年來觀光人潮已造成生物種類和數量明顯減少,縣府今年將依學者建議設導覽路徑、繁殖期禁止夜間導覽及夜間使用紅光燈等措施護生態。
為保護小琉球海洋生態資源,縣府在2014年公告「琉球漁業資源保育區」、2015年與觀光局聯名公告小琉球杉福、漁埕尾、肚仔坪、蛤板灣、龍蝦洞等5個潮間帶劃設為「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透過保護區劃設和管理辦法,訂定限時的遊客總量管制、進入潮間帶保育示範區須經合格解說人員帶領,以及12月至3月的冬季休養禁入期等措施保護。
劃設「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後成效如何?縣府去年委託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團隊調查遊客對環境生態造成的影響,先對杉福及漁埕尾兩處著名潮間帶調查,歷時半年調查發現,導覽區內生物的種類和數目都比區外少三成,兩個潮間帶的生物密度和5年前同期調查相比,大幅減少約八成,就算考慮採樣變異及大環境氣候變遷的影響,推測至少減少五成以上,顯示遊客踩踏已造成衝擊。
中山大學張水鍇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整合多方意見,提出多項管理建議,並透過拜訪及工作坊與在地導覽員代表和相關政府官員溝通,取得逐步推動、滾動調整的共識;團隊建議縣府在兩個潮間帶內設置禁入保護區、導覽路徑、2至6月的繁殖期禁止夜間導覽及夜間使用紅光燈等,管制站人事也改由縣府專任聘用,以穩定人事及強化職責。
縣府海洋及漁業事務管理所表示,縣府以生態保育與觀光發展雙鸁為目標,透過研究團隊調查潮間帶的科學數據比較資料,才能說服政府「管太多」的反對聲音,今年起啟動包括管制站人事改由縣府聘用等多項改善措施,今年也對具管制爭議性的肚仔坪潮間帶做科學生態調查,期待和在地居民一同協力,改善正走下坡的小琉球生態環境。

留言

熱門文章